首页文化

核心理念

用科技创造幸福温度

发展历史

第一阶段(1987-1995):专注于电冰箱,持续发展

企业成立初期,专注于电冰箱的研发。通过设备升级改造、全面质量管理、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澳柯玛冰箱迅速占领市场,赢得了社会和消费者的一致好评。1995年,澳柯玛冰箱被誉为中国“电冰箱大王”。

企业探索出了一条“自我开拓、自我约束、滚动发展”的集约化发展道路,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成功典范,得到了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同志的高度评价。

第二阶段(1996年-2005年):资本运营与多元化经营

企业以“规模化、实力化、创新化”和“五化”(规模化、多元化、集约化、现代化、国际化)“三个升级”(产业化、管理化、文化化)为目标,走多元化经营道路,涉足空调、冰箱、厨电、热水器、洗衣机、小家电、电动汽车、海洋生物等领域。

为支持多元化发展,澳柯玛加强资本运作,2000年12月,澳柯玛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上市,为资本驱动增长、业务多元化拓展奠定了基础。

第三阶段(2006-2014):聚焦核心业务,开启二次创业

在青岛市政府换届领导班子后,澳柯玛开启了“二次创业”的征程。新一届领导班子实施了“澳柯玛三年振兴规划”,重点发展制冷核心业务。借助家电下乡等政策机遇,澳柯玛制冷及家电核心业务快速发展,市场竞争力、盈利能力和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企业建立了市场化的质量评价体系和一体化的质量防控机制,通过深入推进管理提升、成本优化、结构变革、产业/产品结构及全球市场战略调整,进一步夯实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第四阶段(2015年至今):互联网时代,创造未来

澳柯玛启动“互联网+全冷链”战略,重塑产业格局:发展智能家电(由硬件向“硬件+服务”转型)、智能冷链解决方案(提供从农场到餐桌的端到端温控服务)、先进低温技术(扩大低温关键技术应用规模,成为该领域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企业)。

此外,澳柯玛还涉足集成电路、智能机器人、类金融服务、国际贸易等领域,逐步发展成为数字化、智能化、全球化、科技驱动的企业集团。

1987年,青岛红星家电总厂在原第一洗衣机厂基础上增建黄海电冰箱厂(澳柯玛的前身)。
1988年,澳柯玛技术开发人员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研发新产品。图为澳柯玛员工正在讨论电冰箱性能改进。
1990年3月,公司通过自主技术改造落后生产线,仅投资3500万元,就形成了年产100万台电冰箱的生产能力。
1990年,澳柯玛自主研发的第一台“澳柯玛”品牌冰箱下线、验收并投放市场,迅速打开了市场先机。
1995年8月22日,澳柯玛冰箱被第五十届国际统计大会、国家统计局、中国科技进步中心认定为“中国电冰箱大王”。
澳柯玛自上世纪90年代初起便着手进行无氟替代项目,至2000年,澳柯玛冰箱全部完成无氟改造,成为当时国内最大的无氟冰箱生产基地,并荣获国家环保总局颁发的“首届中国臭氧保护贡献奖”金奖。
2001年,澳柯玛冰箱向北美出口22万台,实现“零投诉”,成为北美市场首家实现“零投诉”的冰箱供应商。
2002年9月2日,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授予澳柯玛电冰箱“中国名牌产品”称号,澳柯玛产品深受消费者欢迎。
2004年6月24日,温家宝总理视察澳柯玛。图为温家宝总理接见澳柯玛劳模。
2008年1月4日,山东省章丘市闫家峪乡石栅村的袁善春无意中创造了中国“家电下乡”的两个“第一”。当天,他在章丘沁鑫电器购买的澳柯玛BCD-189FD型号冰箱,成为全国首台售出的“家电下乡”产品。2008年1月9日,袁善春领到了全额241.15元财政补贴,成为国家“家电下乡”的首位受益者。
2010年,公司被列入《2010年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公告》,成为青岛市20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之一。
2011年,成立青岛澳柯玛超低温冷冻设备有限公司、青岛澳柯玛商用电器有限公司两家子公司,澳柯玛核心制冷业务由此形成了传统制冷家电、超低温、生物冷链、商用冷链四大方向,进一步强化了在制冷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2012年,澳柯玛河南电器工业园投入运营,标志着澳柯玛全国产业布局迈出关键一步。
2013年,澳柯玛成为2014年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高级赞助商”。
2014年8月,澳柯玛电器加纳有限公司首家品牌展示店在加纳首都阿克拉正式开业。
2015年3月,澳柯玛成为联合国全球采购供应商,新型疫苗冷藏箱开始进入各国医疗冷链系统。
2015年9月28日,澳柯玛隆重发布“互联网+全冷链”战略,标志着公司战略全面升级。
2016年,澳柯玛入选《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榜单,品牌价值突破200亿元。
2017年,澳柯玛荣获“2017亚洲品牌500强”。

社会责任